当前位置: 主页 > 西班牙留学 > 精彩博文 >

西班牙文学经典推荐,流浪小说鼻祖《小癞子》

时间:2019-06-25 18:20来源:未知 编辑:濮芸 点击:
《小癞子》原名《托美思河的小拉撒路》(La Vida de Lazarillo de Tormes),作者不详,十六世纪中期于西班牙出版。《小癞子》描述一个卑贱穷苦孩子痛苦遭遇的故事。
 
新书推荐
 

把你的时间交给阅读

  西班牙名著《小癞子》

 
 
读书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。
我们要遵循人性的规律,
慎独律己,宽以待人。
 
 
 

 

t01e95721a78a6c2b93.jpg

 

《小癞子》原名《托美思河的小拉撒路》(La Vida de Lazarillo de Tormes),作者不详,十六世纪中期于西班牙出版。《小癞子》描述一个卑贱穷苦孩子痛苦遭遇的故事。

 

内容简介:

小癞子伺候一个又一个主人,亲身领略人世间种种艰苦,在不容他生存的社会里到处流浪,挣扎着生存下去,让人体会出在穷乏低微的生活历程中,癞子为求苟延残喘所散发出不为势屈的生命情调。《小癞子》,文字质朴简洁,故事精采生动,真实反映中世纪西班牙的社会状况,开启流浪汉小说(La novela picaresca)先例,并成为同类作品鼻祖。

中文版翻译的作者杨绛是中国著名的作家,戏剧家,翻译家,其沉定简洁的语言,平淡却不贫乏,阴晴隐于其中,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,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,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。安静而不古板,活泼而不浮动,静中有动,动还是静。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、雍容优雅的气派,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,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。

 

 
 

 

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学中,这一形象(流浪汉形象)的出现,已不类从前。他们在物质方面并无匮乏感。失落、横生无家、无根、无父、无主之感,主要是在精神上。……他们的流浪欲望,或者说流浪意识,是由种种现代观念诱发或养育出来的。他们中间,确实是有一些是在本意上的流浪——即出家门而远行。而绝大多数人,只是在灵魂深处深刻地感受到了一种流浪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曹文轩

“杨绛先生,她在翻译《小癞子》和《堂吉诃德》之前阅书无数;之中又临渊履薄、战战兢兢,每天最多只译五六百字;之后则反复修改。而《小癞子》这个译名正是她遍索所有,从原本冗长的《托尔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》化来的。拉撒路是中世纪神学著作中出现过的一个人物,他不仅是个流浪汉,而且满头生疮。小拉撒路正是他在16世纪的一个化身。‘小癞子’既形象又好记,是文学翻译中难得的范例。”
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

 

- END -

 
更多精彩推荐,请关注我们
 
把时间交给阅读
 
微信图片_20190625092705.jpg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院校搜索
在线报名
姓名: QQ:
手机号码: E-mail:
固定电话: 意向国家:
留言:
收缩